我为你雪中送炭,你逼我家破人亡!

咔嚓:这是转自慧超先生(思维补丁,LostAndLoser)的一篇文章。读完后,会令每一个善良的人感到极大的震撼。让我们一起去思考“失败者愤怒”的根源,不要因善良的举动而被失败者深深地伤害;同时,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

先讲一个故事:

某人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某人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某人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某人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某人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某人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

某人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某人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

某人无法接受。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的!”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

故事讲完了,是真事儿,欢迎对号入座。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时不常地还一起玩玩美女(咦……)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来把你弄死了!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贵民族的劣根性表述的入木三分。不过,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想应该抛却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严肃地谈一谈造成这种畸形情感状态的根源。

很多年以前,我和蜘蛛侠聊天(谢谢,我知道,这个逼装的有点过了),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你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你骗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都是非常勤劳善良的。好吧,上图:

1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的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为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这帮傻B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你说,馒头店资助的都是底层穷人,穷人毕竟有其思维局限性。好,我再举个例子,受资助者都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其中不乏大学生:

 

有多人还记得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歌手?

丛飞,是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作为曾经风光的男歌手,丛飞短暂的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在丛飞身患胃癌实在无法继续资助时,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和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 “骗子,义演赚了那么多,胃病能花多少钱”
  • “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不是坑人吗?”
  • “我现在在治疗所以不能继续汇款。”
  • “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挣你妈逼啊!

Sorry,我爆粗口了,请善意地相信作者是个温和的人,我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有粗口!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2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为什么?

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

失败者的愤怒,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你看文革中打死自己亲友的人,至今也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错误,而从不承认自己对这件错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丛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摇身一变,从“受人资助”变成了“被丛飞利用”的弱势群体,不仅逐渐忘记了当初第一次接到资助的感动,到最后,被资助者反而认为丛飞帮助自己是有目的,转而仇恨丛飞。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你现在过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会落魄”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朋友圈盛传的这段话,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糖块数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潜意识中有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朋友关系”的担忧与自卑,而本能引导她直接将问题转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问题”,而如果不幸你一直无私地送她糖,那么她更早已没有当初接受第一块糖时的温暖与感动,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赠送,你的朋友将不可逆转地产生愤怒!

最后,请真心感谢那些无私帮助你的人。同时也转给你认识的每一个善良的人!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2306.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15年11月12日

相关推荐

  • 冯唐:人到中年,不睡大觉

    作者 l 冯唐  编辑 l 奇妙麻麻   男人的中年危机,似乎又称“男人四十综合征”。 我不知道女人有没有,按道理来说也是有的,但女人是四十还是四十五,跟绝经期有什么样的…

    2024年3月31日
  • 胖东来的生意为什么那么好?听东来哥传经!

    东来哥说,心中有桃源,生活才会有阳光。 东来哥说,用活法影响他人,而不是说法。 东来哥说,喜欢做事的人不会去等待…… 东来哥说了很多极富启迪和感召的话,今天,我们撷取东来哥的一些文…

    2023年12月14日
  • 俞敏洪2.5万字分享实录:交一份人生正面清单

    特别开心,刚才有网友说:“三个北大混混今天要给我们讲课。”三个老混混,我觉得年纪大了变成个混混其实也挺好的,放下一切,自由自在,对吧。感谢维迎帮我翻越了千山万水到这来,其实我更加想…

    2023年10月15日
  • 凯文·凯利 宝贵的人生建议

    1. 对一个东西最好的批评 是做出新东西来替代它。 2. 至少每天承认一次“我不知道”, 你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 毫不犹豫地自我投资— 花钱上课,学习新技能。 这些不起眼的投…

    2023年9月6日
  • 宁高宁: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

    黄金屋 能不断读点书看来是件挺要紧的事,不论你是干什么的。我觉得读了些书的人眼神也平顺些,祥和些。我们通常爱把读书和学习放在一块儿,我看也可以不这样,因为学别人往往是件苦事,可读书…

    2023年7月31日
  • 李想深夜发文:自我剖析成功之路

    2023年5月份,理想汽车销量达到2.83万辆,已经处于造车新势力的前列。 理想公司CEO李想6月13日深夜,微博发文,文章相当有诚意,把他们近一年时间操盘的过程几乎都透露出来了。…

    2023年6月15日
  • 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一、要为做人的使命感而活 我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是著名的摄影家焦波带领了五六个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弟子,在山东的一个村庄里住了将近一年,对村庄里的老百姓跟踪拍摄,并…

    2022年10月8日
  • 人成于一,而败于二三。

    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从师范学院毕业时,曾陷入艰难的选择中: 是做一名教师,还是从事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或者二者兼顾?   在思想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做面包师的父…

    2022年9月2日
  • 杨绛:人到中年,将一切归零

    杨绛先生曾说:“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的,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没有人能像白纸一样没有故事,成长的代价就是失去原来的样子。” 心里的苦楚不必逢人就说,身上的伤痕自己知道就好…

    2022年5月26日
  • 稻盛和夫: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

    202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