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三个关键

635617780190428796975 当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与我国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 “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确立“制造强国”战略迫在眉睫。

事实上,“中国制造”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从产业规模和结构看,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长高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快速升级,主要表现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持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13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 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我国工业如今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样是来自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达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达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的41%;汽车产量达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的25%;机床产量达95.9万台,占全球比重的38%,我国制造业占世界的1/3强。

然而,我们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突出等问题,与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进入21 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如何变道超车成为重要命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推出制造强国战略。世界各国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美国、德国、英国等纷纷推出制造业国家战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将焦点锁定在以新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备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展开了新一轮的增长竞赛,试图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此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都推出了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政府于2012 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同年12 月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 2013 年8 月我国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2013年底,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布了德国首个 “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由此,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德国的“工业4.0”等几乎是殊途同归。

笔者认为,“中国制造2025”能否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有三大关键:首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科技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的核心、关键以及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创新链驱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条。以创新链为引导,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传统企业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布局高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三,坚持标准先行,把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借鉴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及美国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组织方式,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尽早启动优先急需领域标准化制订工作,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最后,通过“制造+服务”提升价值链控制力。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主要增值点,也是提升价值链控制力的焦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通过“服务”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还包括为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增值服务。需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为服务化转型保驾护航。制造业服务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其保驾护航。面向制造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新技术研发、物流、技术支持、信息咨询、金融租赁和保险等服务需要完备的知识产权法规、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严格的监管体系作为保障。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1437.html

(0)
上一篇 2015年5月8日
下一篇 2015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

  • 6月19-21日 走进新松机器人、宝马铁西工厂、沈阳机床集团

    走进新松机器人、宝马铁西工厂、沈阳机床集团 揭秘德国“工业4.0” 如何打造智能化先进制造 联合主办:《中国工业报》社  中国标杆学习俱乐部 活动背景/Activity backg…

    考察公开课 2019年5月21日
  • 参观青岛双星

    关于双星: 双星是一个具有96年历史的老国有橡胶企业。青岛双星是山东省轮胎行业目前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2014年,双星开启了“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新征程,确定了“第一、开放…

    2018年7月10日
  • 【案例】考察 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标杆洞察 2018年6月29日
  • 2020年5月24日-30日赴德国考察工业4.0

    1.     开拓国际视野,把握国际行业发展趋势,追溯工业4.0发源地,领略“德国制造”的精髓,学习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致胜的法宝;2.     汲取德国制造业企业技术、管理精…

    2018年5月28日
  • 参观沈阳新松机器人 工业4.0考察学习

    走进名企  标杆学习—走进新松机器人学习考察考察背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智能制造…

    2018年4月1日
  • 海尔构建全球首个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布局新工业生态

    12月7日,在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海尔展示了基于互联工厂模式构建的全球首个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迅速复制现…

    标杆洞察 2016年12月8日
  • 让“德国制造”走向辉煌的,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本文用十分微观的视角展示了德国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和举世闻名的“工业4.0”的背后一面。一个个德国的“小公司”、“慢公司”甚至“笨公司”默默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专注地在某个领域发展,获得…

    2015年12月29日
  • 瑞士制造启示录:不精密无创新难生存

    机器人领域炙手可热,然而,最新的消息却显示,中国机器人生产的集散地——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缺少龙头企业,七成机器人企业规模偏小,仅两家产值5亿元,同时机器人本体依赖进口,智…

    标杆洞察 2015年12月23日
  • 中国该如何迎接“工业4.0”革命?

    “工业4.0”概念最初在德国学界和产业界的建议与推动下形成,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如今,“工业4.0”已风靡全球,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热词。2014年10月,中德两国签署了一份逾万…

    2015年7月1日
  • 工业4.0:中国弯道超车机会与挑战并存

    工业4.0带动全球制造业升级 中国迎来更严峻挑战广州萝岗,华南地区新兴的现代制造产业基地,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处缩影。早晨8点半,明珞装备的创始人、董事长姚维兵就开始接待第一批到访的…

    标杆洞察 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