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员工都超10万人!华为和比亚迪在科技界双星闪耀 2024年4月5日 上午9:18 • 标杆洞察 • 阅读 304 本文旨在希望通过华为与比亚迪的案例,能够真正对中国其他企业产生深刻启示。 学习这二者,不只是学习表面的一些管理方法论与工具,而是能够学习它们深层次的技术信仰,学习它们在技术研发上压强式投入的雄伟魄力。 2024年3月29日,华为发布了2023年全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42亿元,同比增长9.64%;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增长144.4%。 从区域来看,在7042亿元营收中,67%来自于中国,21%来自于欧洲、中东与非洲国家,6%来自于中国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和地区,5%来自于美洲国家。具体到各个子业务方面,2023年,华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20亿元,同比增长2.3%;智能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7.3%;云计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1.9%;数字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5%;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28.1%。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华为的各项业务都正在回归正轨。其中,汽车业务增长翻番,云计算和智能终端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三者将承载着华为未来业绩可持续增长的重任。 除了靓丽的营收与利润数据表现之外,更引人关注的是另外一组数字。2023年,华为全年研发投入高达1647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3.4%,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更是超过11100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研发员工约11.4万名,占总员工数量的55%。 11100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其相当于北京与深圳两座超大型城市2023年的财政收入之和。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309亿美元营收的入选门槛为基准,其还相当于5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营收之和。该数字一经发布后,便引得中国整个商业舆论界的关注与惊叹。 很多人会认为,华为如此慷慨的研发投入是源于其丰厚的盈利能力,小企业很难效仿。其实不然,华为近些年正遭遇美国经济封锁带来的巨大挑战,营收与利润都较高峰时期出现大幅萎缩。2023年870亿元的净利润中,有超过500亿元是源自出售荣耀终端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其源于主营业务的净利润只有300多亿人民币。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华为这些年在通过出售旗下资产来挺过经营危机。 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不仅没有减少对研发费用的投入,反而还在不断增加。能够有华为这样技术信仰与雄伟魄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屈指可数。也正是这样的技术信仰与研发投入,让华为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企业,也支撑了华为各项业务在艰难经营环境下的全面复苏。 以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为例,华为没有选择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而是致力于成为其他汽车品牌的供应商。根据与不同车企品牌的合作深度,其又将智能汽车业务分为三种业务模式,分别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华为HI(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智选模式。其中,华为智选模式是破局的先锋。 在华为智选车模式推出之初,主流汽车厂商与其合作意愿都不高,只有赛力斯(前身为重庆小康)这家当时行业内的边缘车企选择了与其合作,全行业对二者的合作前景都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包括笔者当时也认为,在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问界品牌身份尴尬,很难取得成功。但问界品牌之后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并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主流车企也都开始给华为投上了信任票。例如,在问界品牌之外,华为智选车与奇瑞、北汽与江淮汽车分别合作的智界、享界与傲界(待定)等品牌,也正在蓄势待发。 除了智选车模式,华为HI(Huawei Insidem)模式和供应商模式也在加速与车企的深度合作。例如,采用HI模式合作的车企品牌,已经包括长安阿维塔、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与东风猛士等,它们将使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信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供应商模式下,华为更是与国内大量汽车厂商建立合作,零部件的发货量目前已超过300万套,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车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网关、AR HUD、智能大灯、T-Box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华为智选车之所以能够成功破局,核心根源便是其在研发上不计一切代价的投入。据悉,过去几年,华为车BU每年都亏损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研发团队高达7000人规模。正是这样压强式的研发投入,才带来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等各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从而赢得汽车品牌商的信任,最终带来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业绩增长。例如,2023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达到47.7亿元,与2022年的20.77亿元相比增加了128%,是华为财报所列业务中增速最快的。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还表示,“2024年前三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预计从4月份开始,再往后应该能实现扭亏为盈,能实现良性的正向的发展。” 在中国商业界,有很多企业都视华为为学习标杆。它们学习华为的战略管理,学习华为的业务流程管理,学习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但大多都只是学习到了皮毛,而几乎没有人能够像华为这样在研发创新上投入如此大的力度,而这才是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的根本。 不过可喜的是,近些年中国也逐渐涌现出一些被视为“XX界华为”的优秀企业,它们的共性特征都是极度地重视研发,各自的研发投入都在所处行业遥遥领先。例如,有被誉为“化工界华为”的万华化学,“汽车界华为”的比亚迪,“电池界华为”的宁德时代,“医药界华为”的恒瑞医药,“医疗设备界华为”的迈瑞医疗,“安防界华为”的海康威视等等。 其中,最接近华为的当属近几年中国新崛起的绝对明星企业比亚迪。根据其前不久其最新公布的2023年年报,比亚迪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营收与净利润均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高达1697.25亿元,同比增长20.51%。 具体到各个业务,比亚迪汽车及电池业务板块实现营收4834.53亿元,同比增长48.90%,占总收入比例为80.27%,占比较2022年有所增长;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实现营收1185.77亿元,同比增长20.00%,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9.68%。 此外,比亚迪还有一个与华为研发费用一样引人关注的数字,即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也高达395.75亿元,超过全年盈利,同比增长112.15%。其中,2023年末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102844人,较2022年末增长33147人,增长幅度达到47.56%。其中硕士研发人员数量增长202.87%,增长幅度最大。 基于庞大研发人员数量的“人海战术”正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竞争策略。一方面其不断推出“易四方”架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全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其还支撑了比亚迪在产品领域的“颠覆性迭代能力”。 当前,比亚迪旗下拥有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与仰望四大汽车品牌,累计覆盖数十款车型。比亚迪公司一方面每年要对大量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同时还要推出大量全新的产品,这对企业的研发要求极高。而在此背后,正是比亚迪区别于其他所有汽车厂商的一个独特之处,即“颠覆性的产品迭代能力”。其通过内部赛马的机制,不等着被竞争对手颠覆,便通过新的产品系列颠覆过往的成功产品,以保证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脱颖而出,以实现自己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的产品代际优势。 例如,比亚迪品牌旗下王朝系列的秦汉唐宋元等爆款车型一度是公司销售主力,近些年其又打造出了全新的海洋系列,孵化出海豚、海鸥、海豹等一批新的爆款车型,在销量上已经与王朝系列旗鼓相当。而在王朝系列,比亚迪又在原有核心产品之外,规划了秦L、宋L、元UP等全新新的产品线,从内部再次进行自我颠覆。另外,腾势、方程豹与仰望品牌的设置,除了助力比亚迪在更高端市场获得新的业务增量之外,其还很重要的一个战略价值是从各个角度去阻击其他友商的进攻,以为主品牌构建更为宽广的护城河。这样一家内部自我颠覆速度要远超外部颠覆速度的企业,其护城河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跨越的。 全球汽车产业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汽车厂商只凭借一两款爆款车型是很危险的,一旦该产品的生命周期接近尾声时,会造成企业在销量上非常被动的局面。例如,上汽大众的途观与帕萨特,长安福特的翼虎,以及哈弗H6等曾经辉煌一时的产品,都是实证。 而通过颠覆性的产品迭代能力,比亚迪可以让自己同时拥有多个位居行业前列的产品系列,一批销量领先的爆款车型,那么即使有一两款过去的爆品出现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也会被新系列的新爆品所弥补,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销量基本盘。 从华为与比亚迪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其二者绝对称得上当前中国商业界最璀璨的两颗巨星,希望它们能够真正对中国其他企业产生深刻启示。学习这二者,不只是学习表面的一些管理方法论与工具,而是能够学习它们深层次的技术信仰,学习它们在技术研发上压强式投入的雄伟魄力。只有基于底层技术创新的突破,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蜕变,否则只能在行业中做一个缺乏实质价值贡献,跟在领导者身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与模仿者。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10850.html 考察游学参访预约联系电话:13661395399万斌老师 华为比亚迪 赞 (0) 生成海报 蔡崇信:我们砸了自己的脚 阿里过去忽视了用户体验 上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9:14 马英九参访深圳,南山这些“黑科技”成“团宠” 下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9:42 相关推荐 2025年公开课 11月6-7日 对标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学习时间:2025年11月6-7日 学习地点:深圳 学习对象:董事长、总经理、企业数字化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学习背景 数字化转型在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 2025年8月29日 2025年公开课 10月中旬 走进华为总部 向华为学创新管理 学习时间:2025年10月 学习地点:华为总部 参与对象:企业创始人、总裁、总经理、CXO以及各部门高管团队成员。 华为简介 华为—全球翘楚,遥遥领先华为是目前中国企业中,唯一一家… 2025年8月22日 标杆洞察 华为东莞松山湖欧洲小镇介绍 欧洲小镇一共有12个区域,各区域建筑风格都不一样。分别为:A区:牛津、B区:布鲁日、C区:卢森堡、D区:温德米尔、E区:格拉纳达、F区:巴黎、G区:维也纳、H区:克伦诺夫、J区… 2025年4月17日 标杆洞察 管理层合影任正非“靠边站”,华为权力结构有何特殊? 由于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持股员工代表会在很大程度上行使股东会的权力。华为共有员工股东127,909名。2025年2月,华为举行了第五届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了… 2025年4月7日 标杆洞察 华为董事给年轻人的四点建议: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是自己死磕出来的! 12月16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华为董事、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彭博与与新员工交流纪要,在沟通过程中,彭博从实际经历出发回答了不少华为发展上、文化上、管理上、业务上、流程上的问题,… 2025年4月7日 标杆洞察 宝武集团董事长邹继新走访华为,与任正非交流会谈 3月27日,宝武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一行走访深圳华为公司,与华为公司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算力平台先遣队总指挥邹志磊,华为公司副总裁、油气矿山… 2025年4月1日 2025年公开课 6月9-10日 对标杭州阿里巴巴&华为 考察AI数智赋能 学习时间:2025年2月27-28日、6月9-10日 学习地点:杭州 学习对象:企业管理者:以公司一把手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层和中基层经理 企业业务应用者:组织中各部门、子公司核心业务… 2025年3月25日 2025年公开课 5月22日 走进深圳比亚迪 探秘工程师之魂 5月22日 参观比亚迪博物馆,参观比亚迪展厅和云巴体验。 主题分享:《工程师之魂–比亚迪三十而立(1994-2024)》内核解读分享嘉宾:秦朔(比亚迪官方唯一传记作者,… 2025年3月21日 标杆洞察 华为汪涛:因聚而生,众智有为 [中国,深圳,2025年3月20日] 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期间,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因聚而生,众智有为”主题演讲。 以下为汪涛演讲要… 2025年3月20日 2025年公开课 4月28-29日 走进北京阿里&商汤&京东&华为 对标AI赋能企业增长的新纪元 学习时间:2025年4月28-29日 学习地点:北京 学习对象:企业管理者、人工智能从业者、科技创新从业者等 … 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