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造启示录:不精密无创新难生存

QQ截图20151223113849

机器人领域炙手可热,然而,最新的消息却显示,中国机器人生产的集散地——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缺少龙头企业,七成机器人企业规模偏小,仅两家产值5亿元,同时机器人本体依赖进口,智能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尤其严重依赖进口。

但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中国2025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制造产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国内实体产业升级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恰恰形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对于外资的重要机会。

乔治费歇尔集团(GF)首席执行官伊夫塞拉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在中国加大投资意愿比三年前更强,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想要实现自动化,中国正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机床市场,也是最大的自动化机床市场。所以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第13届中国竞争力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就表示,“虽然一直都有外资流出中国的报道,但在高端制造领域,外商在华投资的增速超过了100%。”

来自瑞士的乔治费歇尔集团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在轻量化汽车、自动化机床以及管道系统智能化领域加大创新投入,仅以轻量化汽车的智能化部件为例,其投资已超过4000万瑞士法郎。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在为包括苹果、华为等在内的一系列代表高端、创新终端产品津津乐道的同时,未曾注意到其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其实是由来自GF 的自动化机床实现的。这也成为记者约访伊夫塞拉的重要背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中国经营报》:现在大家都在谈机器人,说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认为对中国制造产业来说,发展到机器人时代的路径是怎样的?

伊夫塞拉:我认为这是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程,在中国存在单纯的制造企业,也存在像华为这种智造的企业。事实上,在今天,不只是中国,许多国家都有这两种形态的并存,这是一个正常的、逐渐演化的过程。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开启智慧的智造,比如像联想、腾讯、华为。我认为中国人是相当有创造力的。

关于机器人,从大类上来看,它其实包括工业之前就已经很多在使用的机械手,它们一起推动了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比如汽车产品铸造厂内用机械手实现无人生产线、控制系统精准生产,实现汽车产品每一环节都可追溯等,都是制造产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表现。

现在,各国都在把智能化的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德国是工业4.0,美国是工业互联网,中国是中国制造2025。说白了,就是要使互联网与机器连接在一起,让机器都具有沟通和联网的功能。比如说我们的机床,具有了沟通的能力,实现了管理软件与机械的连接,自动化能够及时地提供反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4.0。再比如物联网。我们在管路部件上加上传感器,使系统能意识到部件是否得到恰当的安装、是否有泄漏,可以监测温度、压力等的问题。

我相信,互联网与机器连接到一起的这个过程会持续发展下去。

目前,中国客户们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有的公司发展程度高,远超越了工业4.0,而有的发展程度还远低于工业2.0,还有一些公司处于这两个阶段之间。超越工业4.0,证明他们已经智能化;低于工业2.0,说明他们还没有实现自动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提供相适应的产品。

《中国经营报》:在智能制造领域,美国有工业互联网,德国有工业4.0,瑞士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作为一家瑞士企业,你认为瑞士制造与德国制造的差别在哪里?

伊夫塞拉:瑞士跟德国不可分离,同样也采用了工业4.0的说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工业4.0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定义,不同产业也有不同的定义。比如说,家用电器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和机床行业都有他们不同的定义。以GF为例,我们有三个领域:机床、管路、汽车。工业4.0对于机床来说就是智能网络,对于管路来说就是智能化,为客户提供反馈,帮助客户了解到他们设备的状况,是否泄漏,维修的需求等。所以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需要对工业4.0的具体定义进行一些调整,来适应自己的领域。

谈到瑞士制造,可能并不像对德国制造那样被人定义并了解。但有一点很明确,瑞士的货币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不会像很多国家那样,可以靠低价去和别人竞争。瑞士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为了把东西卖到全世界,不会把价格定得很低,只能走更精密的和更加创新的路线,以一个相对比较贵的价格销售到全世界。正因如此,瑞士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的话,就很难生存下去。

目前,瑞士四大行业,首先制造业,特别是精密机械,需要创新。其次是钟表制造,众所周知世界上很多钟表都是在瑞士生产的。第三产业就是医药以及医疗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世界最大的两个假牙生产公司,均位于瑞士。同时两个最大的医药公司也是在瑞士。此外我们还有其他的品牌,比如说像雀巢。第四就是金融产业,瑞士有很多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因为我们不能靠低价取胜,所以瑞士要依赖新的商业系统,以及创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也和GF比较相似,GF就是在不断发展新的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定义中国2025计划,或者中国版工业4.0对于GF的机遇,及其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伊夫塞拉:“工业 4.0”对我们所有部门而言是一个能看到大量机会的领域。这种连通性和智能组件的增长趋势对 GF 管路系统而言是一个有利因素,提供了大量增长机会,但是,这种自我完善系统的实现和大规模生产仍有待时日。

在汽车领域,汽车行业的增长率会下降到一定水平,显著低于每年 10%。在未来几个月内,一些汽车厂商的销量会降低。尽管如此,在中国的销售量应该仍然会达到 2500 万到 3000 万辆,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对未来非常乐观。汽车制造商希望通过安装高质量部件提高声誉,这显然对 GF 汽车部门有利。我们在昆山和苏州工厂的产能增加了50%,总计超过 4000 万瑞士法郎(2.62 亿元人民币),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国产轻质结构和动力系统组件需求。

在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领域,市场虽然呈现发展缓慢的态势,在几个中国城市甚至有过剩现象,必须调整。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计划正在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例如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这为 GF 管路系统制造了大量商机,其工业应用范围包括为化工厂水处理、炼钢、发电、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正在实施一项重要的战略,就是要调整业务范围,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中国是这次调整的重要国家,目前我们 21% 的营业额来源于亚洲,中国占绝大多数。

东南亚不可能复制中国整个的工业链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中国制造业资金外流的问题?针对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微/低增长,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达到47点多,低于临界值,国家也下调了增长预期,你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

伊夫塞拉:在我看来,中国是主要市场这一点不会变,所以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生产基数是非常大的,这是东南亚国家所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他们不可能复制中国如此庞大的整个工业链。所以我们相信,尽管中国市场会有起伏,但是我们对市场的前景是看好的。同时要把GF在中国20多年的成就在东南亚的复制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找到这么多的人员进行培训,要找到这么多的供应商都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我们在一些领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例如,由于施工业务的减少而导致的机械工具和建筑技术问题,我们也预测,股市下跌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仍然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将会在汽车业务、建筑领域和机床领域为 GF 提供大量商机。

从宏观上来看,虽然中国当前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对欧洲来说6%、7%这样的增速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哪怕现在增速降至7%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高的。尽管有行业上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是相信机遇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反而更愿意在中国投资。

《中国经营报》:目前中国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单纯为适应需求扩大生产线的购机需求减缓,但各企业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却又有强烈的压力,你对此有什么观点?你认为作为工业装备供应商,企业应该如何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化?
伊夫塞拉:中国政府正逐步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新的需求。首先,需要提高加工精度,以不断缩短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其次,需要转变加工类型,因为依赖于部分外包生产的单一加工模式或加工方法在中国正失去其优势。最后,企业应该通过独立知识产权不断加强创新,保持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对于GF来说,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什么?

伊夫塞拉:对于GF来说,今年最大的挑战在于瑞士法郎上升了15%~20%,我们货币坚挺,使得我们面对比如来自日本的强劲竞争,总是在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创新,同时进入我们的竞争对手尚未进入的细分领域,提供完全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出售单个的产品,这是我们今年最大的挑战。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2626.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2月22日
下一篇 2015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

  • 6月19-21日 走进新松机器人、宝马铁西工厂、沈阳机床集团

    走进新松机器人、宝马铁西工厂、沈阳机床集团 揭秘德国“工业4.0” 如何打造智能化先进制造 联合主办:《中国工业报》社  中国标杆学习俱乐部 活动背景/Activity backg…

    考察公开课 2019年5月21日
  • 参观青岛双星

    关于双星: 双星是一个具有96年历史的老国有橡胶企业。青岛双星是山东省轮胎行业目前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2014年,双星开启了“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新征程,确定了“第一、开放…

    2018年7月10日
  • 【案例】考察 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标杆洞察 2018年6月29日
  • 2020年5月24日-30日赴德国考察工业4.0

    1.     开拓国际视野,把握国际行业发展趋势,追溯工业4.0发源地,领略“德国制造”的精髓,学习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致胜的法宝;2.     汲取德国制造业企业技术、管理精…

    2018年5月28日
  • 参观沈阳新松机器人 工业4.0考察学习

    走进名企  标杆学习—走进新松机器人学习考察考察背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智能制造…

    2018年4月1日
  • 海尔构建全球首个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布局新工业生态

    12月7日,在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海尔展示了基于互联工厂模式构建的全球首个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迅速复制现…

    标杆洞察 2016年12月8日
  • 让“德国制造”走向辉煌的,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本文用十分微观的视角展示了德国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和举世闻名的“工业4.0”的背后一面。一个个德国的“小公司”、“慢公司”甚至“笨公司”默默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专注地在某个领域发展,获得…

    2015年12月29日
  • 中国该如何迎接“工业4.0”革命?

    “工业4.0”概念最初在德国学界和产业界的建议与推动下形成,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如今,“工业4.0”已风靡全球,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热词。2014年10月,中德两国签署了一份逾万…

    2015年7月1日
  • “中国制造2025”的三个关键

     当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

    2015年5月11日
  • 工业4.0:中国弯道超车机会与挑战并存

    工业4.0带动全球制造业升级 中国迎来更严峻挑战广州萝岗,华南地区新兴的现代制造产业基地,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处缩影。早晨8点半,明珞装备的创始人、董事长姚维兵就开始接待第一批到访的…

    标杆洞察 2015年4月21日